生态学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被批准为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2006年获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获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获批生态学本科专业。生态学科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生态文化专业2014年获批,为国内首个生态文化硕士点,该专业依托生态学学科和全省首个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优势,现有教授3人,博士3人,在国内生态文化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培养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生态文明意识,能为我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层次生态文化专门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生态文化的进展与动向,并具有较广阔的相关知识背景,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规划方面的工作能力。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下经审批学习年限可延长l-2年,中期考核优秀者经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学籍在籍时间不少于2年。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安排在3个学期内完成,实践环节可安排在第4学期内完成,原则上要求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必须完成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外国留学生修读课程及学分要求等同于相应学科专业的中国研究生。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需补修该学科专业3门本科主干课程,要求考核通过,但不计学分。
选修课(即非学位课)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础、特长共同商定,原则上同一个专业方向选修课,最多任选4个学分(2门专业选修课)。
基础生态学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使学生建立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从宏观角度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正确地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课程由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导师组完成)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明确的马恩经典文献依据,并在马克思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诸多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新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为基本认识,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美好蓝图,从而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理论方向。(课程由法政学院或学科方向相关硕士生导师组完成)
生态文化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变迁及其内在规律,是继工业文化之后的一种新进文化样态,反映了人类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课程由学科方向负责人或导师组完成)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在生态文化引导下通过反思和扬弃已有的发展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本课程旨在揭示人类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发展的最新探索和典型实践(课程由学科方向负责人或导师组完成)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在做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应该在导师指导下就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写出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
文献综述要求:对生态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中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0篇、外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进度安排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方面做说明。
开题报告必须由5位以上本学科(专业)的专家评委列席的小组会上进行论证,确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以及要求修改的意见。如开题报告无法通过,须认真修改后重做。连续多次未通过者,报研究生处,按规定取消学籍,终止培养。
在通过开题报告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学位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实践环节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学科及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实践活动,具体要求:①参加本科生的教学辅助工作,讲授部分章节、组织课堂辅导讨论等;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类似助教性质);②根据学科和指导教师所承担科研任务,研究生参与研究课题;③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科竞赛;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听学术报告、参与本专业方向学术会议、参与或组织学术讨论、参与或组织文献讨论会等。学术活动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时间跨度为5个学期。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夕,必须参加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活动的组织和考核由各学科统一安排和组织,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统计,并报研究生处培养部门审核存档。
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时,要求在完成后呈现报告、记录、证明、影像或作品,导师给出考核意见,由所在学科考核小组进行考核2个学分给出考核结果。(考核记入“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考核)
学科组和导师应支持并组织硕士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研究生开拓与创新精神。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硕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实习、实验、调查、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提供与创造条件。
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1年及以上的在职研究生或在社会上工作2年及以上的研究生原则上可免修实践环节。(需开具有效证明)
未参加实践环节或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由研究生部和学院共同组织。研究生部负责通告,学院负责成立本单位各学科中期考核小组,由学科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
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由学院党政组织安排、业务能力由学科组织安排,(包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学位外语的成绩分数是否合格,学分是否达到要求,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参加学科竞赛次数,辅助教研,参加讲座,协助科研,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等环节组成。)
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成绩优秀者可做为获得有关奖学金的候选人)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不宜继续培养者,考核小组应向学院报告,经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审核,终止培养劝其退学。
学位论文应是一篇完整系统的学术论文,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声明、目录、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4-8个)、引言、正文(对象与方法、问题与观点、商讨与结论、主要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
学位论文要求:论文题目明确、精炼,可以是“论述型” “调研型”
“个案型”“研究型”等,书写语言凝练、中心突出、论点分明、编排规范,书写字数在3万字以上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引用文献检测率应低于30%以下。
“硕士”学位论文稿原则上在第5学期完成,学位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学期。学位论文完成后,先由导师对其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提交盲审和答辩。
学科将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辨考核,考核合格后,研究生方可向学院和研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经学科和研究生部审核相关条件后,由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安排此届答辩日程,进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原则上应该以中文形式撰写,学位论文如有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处理,须提经学校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
培养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调查,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校生态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要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Pets5考试并通过校内分数线;(2)参加大学英语6级考试并通过校内分数线;方可取得生态文化专业硕士学位。